
2025 年 7 月 15 日,YouTube 将对其合作伙伴计划(YouTube Partner Program, YPP)创收政策进行重要更新,旨在更严格地识别和排除批量生产以及重复内容,以确保平台上的变现资格仅授予真正具有原创性与真实价值的创作者。
上周二,YouTube 产品主管里奇(Rich)于官方更新视频中指出,此次变更属于对长期执行的 YPP 政策的“小更新”,主要通过更精细的监测手段来判定何时是批量生产或重复内容。同时,他强调,多年来此类内容一直不符合变现条件,因为观众通常将其视为垃圾内容。
更新要点一览
- 强化原创性与真实性要求:YPP 将要求所有申请及现有合作者的频道内容,必须具备明显的人为创作投入,不能仅依赖 AI 批量生成或拼接他人作品。
- 批量生产内容的识别标准:平台将通过算法及人工审核,监测相似视频模式、重复剪辑片段及统一模板化风格,将标准化制作的频道列为“低原创度”,并剔除其变现资格。
- 重复内容的新定义:除传统搬运他人作品外,还包含:
- 多频道使用相同剪辑脚本,仅更换少量元素。
- AI 自动生成视频,无人声解说或深度解读。
- 过度使用空白、背景音乐或过渡镜头填充时长。
- 申诉与恢复机制:被取消变现资格的创作者可在 30 天内提交申诉,提供原创性证明(如拍摄原始素材、脚本草稿、项目文件等),经审核确认后可恢复 YPP 身份。
对创作者的影响与建议
- 提升内容制作质量:创作者需增设人声解说、深度分析、原创表演或独家视角,避免单纯依赖 AI 生成或模板化流程。
- 资料与流程留存:建议保留素材拍摄记录、脚本版本和项目文件,以备审核时作为原创凭证。
- 定期自查与优化:利用 YouTube 提供的创作者工作室报告,监测视频完成率、观众互动与重复片段比重,持续优化创作流程。
AI Slop 典型案例与潜在风险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YouTube 平台上出现了大量“AI 垃圾”(AI Slop)。
- 文本转视频与 AI 配音泛滥:借助 AI 工具将照片、视频片段或他人素材拼接,加以自动生成的配音或 AI 音乐。部分频道凭此积累数百万订阅,但内容缺乏深度。
- 虚假新闻与深度伪造事件:包括AI生成的“吹牛老爹审判案”视频,观看量已达数百万;404 Media 曾报道,一档走红的真实犯罪系列竟完全由 AI 制作。
- 冒充知名人物的网络钓鱼:甚至有人使用 AI 重建 YouTube CEO Neal Mohan 的肖像,制作为欺诈工具,尽管平台提供举报深伪工具。
若放任此类内容大规模获利,不仅损害用户体验,更将侵蚀平台声誉与价值。因此,YouTube 有必要通过此轮 YPP 政策更新,明晰禁止 AI Slop 创作者在合作伙伴计划中的变现资格。
对数字营销的影响
YouTube YPP 政策更新不仅影响内容创作者,也对数字营销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 品牌视频营销需侧重原创故事:企业品牌在 YouTube 上投放品牌宣传或产品介绍视频时,应更加关注内容的原创性与差异化,通过独家幕后花絮、创始人采访或客户案例等方式提升真实感与价值感,避免模板化商业广告素材。
- 营销渠道选择与预算分配优化:考虑到平台对批量生产视频的限流风险,数字营销人员需重新评估广告素材生产流程,增加原创短片、直播活动和互动内容的比例,从而提高广告投放效果与投资回报率(ROI)。
- KOL/主播合作审核更严格:在与 YouTube 达人或 KOL 合作时,需核实其渠道及内容是否具备真正的原创度,避免因合作伙伴违规而影响品牌声誉和广告投放效果。
- 跨平台营销策略协同:鉴于 Meta 等平台也在加强原创内容管控,数字营销人员应制定跨平台一致的内容标准,保证在不同平台上输出的品牌视频素材既能满足各自算法偏好,又能保持品牌调性与创意一致性。
最后
此次政策更新表明,YouTube 将继续加大对“非原创”与“批量生产”内容的管理力度,与 Meta 等主要社交与短视频平台联手,共同推动数字内容生态向高质量原创方向发展。
—— 本报道根据 YouTube 官方支持文档编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与原始链接。关注 SeekSEM 论坛与博客,获取更多数字营销与内容平台政策动态。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